注意6个小中风的症状, 提前防范中风! • Six Signs Of Stroke And Its Prevention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,马来西亚每年有将近1万5000人死于中风,而且患病人数呈直线趋势上升!中风逐渐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。全球每秒就有6人中风,工作压力甚大的年轻人占大部分,同时中风者有年轻化的趋势。
什么是小中风?
小中风,又称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”,是中风前的极为重要的先兆,常出现于高血压、高血脂或高血糖患者身上。
其表现为,忽然出现单侧手脚麻木无力、耳鸣、头晕、口齿不清、视力模糊或突然失去平衡感,持续数分钟至患过小中风的人群中得大中风的可能性,要比未患过小中风的人高16倍。每4名中风患者中,就有1人曾患过小中风。1小时左右,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。
通过调查研究表明,患过小中风的人群中得大中风的可能性,要比未患过小中风的人高16倍。
每4名中风患者中,有1人曾患过小中风。
有位入院的陈女士,今年43岁,诉说中提及:“我是开档卖咖喱面的,以前什么病都没有,就是有时候感觉肩旁酸痛,厉害时晚上睡觉起床整个左手没有力,不过一下子就好了,所以没有去管它。不过上个星期五就够力了,突然左边整身没有力,跌倒晕过去。” 接着,其丈夫立即带她送院,经系统检查,诊断为“右丘脑梗塞”。
陈女士之前感觉左手乏力则是小中风的症状。
小中风是由于小血块阻塞了部分脑动脉血管,而诱发的一过性轻微脑缺血的临床表现,这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。
倘若发作时没及时防治,或诊断治疗不当,有10%的脑梗死都是发生在小中风之后的90天内。并且有50%患者3~5年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死。
小中风的6个症状
1. 哈欠连连
有80%的缺血性中风患者,于发病前5至10天内,会有频频打哈欠的现象。
据研究显示,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,血管日益狭窄,大脑开始处于缺血缺氧状态,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提升,刺激呼吸中枢造成哈欠连连,是人体发出重要的警报信号。
2. 口吃流涎
患者突然嘴角歪斜、流口水,言语不利,或听不懂别人的话,答非所问。
3. 出现黑蒙
眼前突然发黑、看不见东西,数秒钟或数分钟后便恢复。
黑蒙症状是由于颈动脉狭窄,导致流入颈动脉分支眼动脉的血液供应量不足,造成视网膜短暂性缺血,引起暂时性失蒙现象。
4. 视物模糊
患者突然单眼会有短暂性视力模糊、眩晕,视物有双重影像,多在1小时内会自行恢复。
5. 手握东西落地
自己刮胡时,头转向一侧,突然感觉手臂乏力,剃刀落地,或是老师在写白板时,扭头给学生讲解时,突然手中白板笔脱落,一两分钟后完全恢复。
6. 偏侧麻瘫
患者突然感觉偏侧无力,拿不住杯子、无力站立等,这种短暂性单肢麻痹、无力症状为最轻型中风,即便发作时间短暂,也都是进展成中风的前兆。
中医小中风的记载
《景岳全书 . 杂证谟》:“但忽运而忽止者,人皆谓之头运眼花;卒倒而不醒者,人必谓之中风中痰。不知忽止者,以血气未败,故旋见而旋止,即小中风也。”
这段记载说明:小中风为头晕眼花、跌扑不知人事而随即恢复者,不像中风之跌扑昏迷不醒、肢体偏瘫,此为中风轻症。
中医师温馨提醒
预防胜于治疗,注意以下6个事项
- 重视小中风的先兆征象,一旦发作,立即到医院诊治
- 未经医生许可,不可自行更改服药次数与数量,尤其慢性病患者
- 注意情绪波动,适当疏解工作压力,保持心情愉悦
- 避免工作过度疲劳、或用力过猛等
- 培养生活规律,三餐定时,早睡早起等好习惯,戒除吸烟、酗酒等不良习惯
- 注意饮食,以少油、少盐、少肪等食物为宜,适当多食豆制品、蔬菜与水果